当前位置:绿化体育 > 体育资讯 > 正文

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中国队历次冲击世界杯」

  • 体育资讯
  • 2022-09-25
  • 193
  • 更新时间:2024-11-21 22:43:51

当说到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大家可能都了解,有人问中国队历次冲击世界杯,这究竟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本文目录一览:

出师表的理解性默写,急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中国队历次冲击世界杯」  第1张

出师表的段意,主旨,中心,急啊!

之一部分(1~5自然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分三层:

之一层(1自然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2自然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层(3、4、5自然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3自然段,说明出师前在内政上所作的安排。为下文说“亲贤”张本。

4自然段,说明出师前在军政上所作的安排。为下文说“亲贤”张本。

5自然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承前两段“荐贤”的内容而来。

第二部分(6、7自然段),以自叙经历为纵线,以刘备“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为重点,表达作者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6自然段,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7自然段,追忆白帝城托孤,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

8自然段,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9自然段,表文结束语。

之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已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父子的耿耿忠心,突出作者是一个鞠躬尽瘁,感恩图报,死而后已的忠臣。

一些易出题目的句子: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另一种说法: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3、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

7、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一些易出翻译的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出师表 中心 段意

之一部分(1~5自然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分三层: 之一层(1自然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2自然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层(3、4、5自然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3自然段,说明出师前在内政上所作的安排。为下文说“亲贤”张本。 4自然段,说明出师前在军政上所作的安排。为下文说“亲贤”张本。 5自然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承前两段“荐贤”的内容而来。 第二部分(6、7自然段),以自叙经历为纵线,以刘备“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为重点,表达作者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6自然段,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7自然段,追忆白帝城托孤,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 8自然段,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9自然段,表文结束语。 之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已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父子的耿耿忠心,突出作者是一个鞠躬尽瘁,感恩图报,死而后已的忠臣。一些易出题目的句子: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另一种说法: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3、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 7、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一些易出翻译的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72

四个文言加点字解释

《出师表》——诸葛亮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实词。

3、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4、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002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另一种说法: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3、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

7、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简述“三顾茅庐”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12、①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②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例:赤壁之战 火烧博望 火烧新野 七擒孟获 空城计等 ②例: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马援马革裹尸;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

醉翁亭记

基础积累

1、给字注音

环滁 辄醉 琅琊 岩穴暝

林壑 伛偻 酒冽 山肴野蔌

射者中 弈者胜 觥筹 颓然

阴翳 酒酣 林霏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环滁皆山也

(2)蔚然而深秀者

(3)翼然临于泉上

(4)饮少辄醉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山行六七里

(7)名之者谁

(8)杂然而前陈者

(9)非丝非竹

(10)射者中

(11)临溪而渔

(12)颓然乎其间者

(13)树林阴翳

(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辨别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2)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3)归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吾与谁归

(4)霏 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霪雨霏霏

4、列举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5、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告于莅事者 B 吾祖死于是

C 多会于此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

8、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迁移与拓展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更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翻译下面的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7、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9、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10、概括本段的大意。

(二)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间之四时也 (2)佳木秀而繁阴

2、翻译下面的语句:云归而岩穴暝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三)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1)苍颜白发 (2)伛偻提携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

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是 字。

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5、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6、“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四)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鸣声上下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五)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_ __,___ , 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两段文字均选自《 》,该文将写景、 、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 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

4、第①段先写 之景,再写 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5、第②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

6、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答案.

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 chú 辄醉 zhé 琅琊 láng yá 岩穴暝 míng

林壑 hè 伛偻 yǔ lǚ 酒冽liè 山肴野蔌 yáo sù

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觥筹gōng chóu颓然 tuí

阴翳 yì 酒酣 hān 林霏 fēi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环滁皆山也 环绕

(2)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3)翼然临于泉上 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4)饮少辄醉 就

(5)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6)山行六七里 沿着山路,在山上

(7)名之者谁 命名

(8)杂然而前陈者 在前面 陈设,摆放 弦乐器 管乐器

(9)非丝非竹 弦乐器 管乐器 射中

(10)射者中 射中

(11)临溪而渔 钓鱼

(12)颓然乎其间者 醉醺醺地

(13)树林阴翳 遮盖

(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3、辨别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谓 太守自谓也 称呼

太守谓谁 为,是

(2)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 草木茂盛

(3)归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离去

吾与谁归 归依

(4)霏 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

若夫霪雨霏霏 雨或雪繁密地样子

4、列举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络绎不绝 风霜高洁

5、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 告于莅事者 B 吾祖死于是

C 多会于此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时候,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江水暖鸭先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 “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迁移与拓展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更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坐落在高处 (2)名之者谁 的人

(3)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

2、翻译下面的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环滁皆山也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

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向

9、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醉翁

10、概括本段的大意。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二)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间之四时也 四季 (2)佳木秀而繁阴 好看的树木

2、翻译下面的语句:云归而岩穴暝

云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野芳发而幽香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风霜高洁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三)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1)苍颜白发 面容苍老 (2)伛偻提携 指老人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的,那是太守喝醉了。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 滁州人、宾客、太守

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是 乐 字。

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众宾欢也

5、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6、“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写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四)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鸣声上下 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离开

2、“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滁州人、宾客

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醉翁亭记》

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醉能同其乐

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衬托太守之乐

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五)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_ __,___ , 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3、两段文字均选自《 醉翁亭记 》,该文将写景、 叙事 、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 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4、第①段先写 朝暮 之景,再写 四时 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5、第②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滁人游③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6、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A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 摁 .狠多 .

出师表原文填空的题谁有

1. 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3.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8.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 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