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绿化体育 > 体育资讯 > 正文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足球禁赛多少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哪年」

  • 体育资讯
  • 2022-10-28
  • 66
  • 更新时间:2024-06-29 22:30:14

当大家交流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足球禁赛多少年,我们可能都熟悉,有朋友问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哪年,这到底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本文目录一览:

伊拉克为什么入侵科威特

科威特战争于1990年8月爆发,是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侵略战争,其意图将科威特变为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

五个月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伊拉克不但被迫放弃了科威特,本国各项发展也遭到巨大破坏。

在经历了十多年国际制裁后,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第二次战争,彻底消灭了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

扩展资料

战争结果:

科威特国王胞弟法赫德亲王在指挥战斗中重伤身亡,五名王室成员战死,科国王埃米尔·贾比尔率部分王室成员逃往沙特 *** 。

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间,以美国为首的由34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和伊拉克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 *** 并宣布吞并科威特。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 *** 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本次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之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同时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打下了伏笔。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截至1990年1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517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10,015亿桶)的65%,天然气24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13.7%。

日产石油约1,45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6,360万桶)的23%;每天出口石油约1,20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2,800 万桶)的43%。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20个特大的油田,有11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

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1990年之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西欧日进口石油823.5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427.6万桶,占51.9%;日本日进口石油548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354万桶,占64.6%。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

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 *** ,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画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威特战争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足球禁赛多少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哪年」  第1张

伊拉克是在什么时候打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26分,伊拉克突然入侵科威特。其实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在石油和领土问题上引起争端后发生的,科伊领土争端历史已久。1958年被废除的伊拉克费萨尔王朝一直认为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部分。1961年科威特独立不久,伊拉克在科威特边界部署军队,重提对科威特 *** 和领土要求,由于英国出兵保护,阿盟紧急调解和要求,伊拉克撤兵,并答应不再使用武力夺取科威特领土。1963年伊拉克承认了科威特的独立和 *** 、两国建交。但有160公里的沙漠边界始终未划定。1973年,两国曾发生过边界冲突。1990年7月中旬,伊拉克指责科威特趁两伊战争之际蚕食了伊拉克领土,并在其上修建军事和石油设施,偷采了伊拉克价值24亿美元的原油。科威特对伊拉克的职责表示否认,反而指控伊拉克在其边境地区控制油井、偷采油。

为什么足球是唯一能牵涉到政治的运动?

因为足球是当今世界更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几乎所有地方都热爱足球。

有人说:“足球的表达方式,从来都清晰地带有情感的色彩———政治色彩。这种色彩植根于历史和文化的大环境中,它们不会因为足球的全球化而淡化。”唯其如此,当1986年阿根廷战胜称雄马岛海战的英国,1998年伊朗历史性地战胜美国,2002年曾经的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战胜如日中天的法国时,我们看到的是举国的庆祝狂欢和一个民族的眼中泪光闪烁……

政治何以越来越多地介入足球?有人分析得在理:这些都与十多年来世界的巨大变革有关。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兴起,各国(尤其是西方)保守主义思潮盛行,大多数国家都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加强本国国民的凝聚力,大型体育盛会(比如奥运会)自然成了首选,足球世界杯更是重中之重。如果说冷战结束前,各种体育盛会常冠以“东方VS西方”之类的话,那么,现在的对抗无疑都是单个国家间的较量。正因为此,最近几届世界杯,各国竞争日趋激烈,决赛圈的队伍数量由20多年前的16支扩充到现在的32支,决赛圈国家的自豪感也一届胜过一届。本届世界杯,更是掺杂感 *** 彩,承载颇多政治期待。

但是,毕竟足球深藏着地球人共有的人性———在竞争中追求公平,在击节中释放压力,在博弈中享受快乐;毕竟,足球深刻体现着人类的包容精神。正像开幕式上,那位看似平常的人物,在全世界注目下平和地表达的那句话那样:“足球是全球通用的语言。足球可以弥合社会、文化和宗教分歧。”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由衷赞叹,世界杯聚集起那么高的人气,“最令联合国羡慕”。所以,身为“出家人”的少林寺柏林分寺方丈释永传看世界杯时,不忘把3个徒弟也叫了来,“感受一下世界杯”。所以,一位美国球迷在为本国球队加油时打出“足球与政治无关”标语时,全世界为之怦然心动,良久沉思。

“足球与政治无关”,表达了人类共同的诉求———不同的民族、国家和文明,不分先后、贫富、肤色、强弱和大小,和平和谐相处;民族的、经济的、文明的冲突,在融合中实现非“零和博弈”的双赢乃至多赢。

附:

从英国殖民者首次把足球带到两河流域、到乌代时期举全国之力残酷推动足球运动,再到海湾战争之后足球因政局而衰落。足球这项运动之于伊拉克,几乎从来就与政治密切相关。

殖民时期 “莫名其妙”爱上足球

英国人当初是作为殖民者到来的,足球运动在伊拉克的蓬勃发展可以说是“副产品”,英国人也没有预料两河流域的伊拉克人会“莫名其妙地”迅速喜欢上这种运动。

英国1917年接连占领巴格达、基尔库克等城市,以及1922年使伊拉克成为英国保护国的时候,也把这项运动带到了伊拉克,并为两河流域的人民接受,并迅速普及,以至以后成为伊拉克的“国球”。

英国人当初是作为殖民者到来的,他们看上了伊拉克的石油,足球运动在伊拉克的蓬勃发展可以说是“副产品”,英国人也没有预料到。在英国人看来,两河流域的伊拉克人“莫名其妙地”迅速喜欢上了这种运动。伊拉克被并入英联邦的10年,是使伊拉克成为较早地了解足球运动的国家的10年。特别是该国南部地区,因为油气丰富,英国人“进来”的比较早,因而足球运动也相对发达。

1932年,英国人回到欧洲的海岛之后,伊拉克的足球运动仍然蓬勃发展。二战后,伊拉克凭借石油产业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为足球发展提供了支持。1948年,伊拉克足协正式成立。之后,伊拉克队多次参加地区和国际比赛。足球成为国球已经是不可动摇之事。而这不久,萨达姆逐渐在伊拉克掌权,伊拉克的球员们谁也没有想到,接下来的几十年的足球发展历程中,他们不仅一边享受了胜利的喜悦和 *** ,一边还要忍受非人的折磨和压榨。

乌代时代 铁血推动辉煌战绩

如果运动员没有夺得冠军,他们就会受到惩罚,遭到惩罚的除了运动员,还有他们的领队、教练。在这种异乎寻常的训练和肉体与精神折磨的压力下,伊拉克球队也获得了辉煌战绩。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伊拉克足球一直是亚洲顶尖的球队。如今回首20年,应该没有人会对这句话表示太多反对意见。看看上个世纪90年代的成绩单就能明白伊拉克足球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

伊拉克队号称“两河雄狮”,从建立起至今,一共7次参加海湾杯比赛,3次拿到冠军。在 *** 冠军杯比赛中,伊拉克队4次折桂。从1986年到1988年举办的4次泛 *** 杯比赛中无一例外的成为冠军。1982年亚运会的足球比赛金牌也落入了伊拉克队囊中。不过这些辉煌的背后却有着其他国家足球运动员难以想象的辛酸眼泪与痛苦。这一切还是与政治有关。

上世纪60年代掌权的萨达姆对足球十分喜爱,具有政治头脑的他看到足球可以凝聚民心,便放手让民众大力发展足球。他的长子乌代也是一个球迷。在萨达姆示意下,不久乌代就成为了足球协会的主席。

不过与他父亲不同,乌代不仅对足球这项运动发狂,更对管理足球、教训球员有着异乎寻常的“执著”。乌代并没有专业的体育知识,也不是运动员出身,却只注重结果。如果运动员没有夺得冠军,他们就会受到惩罚,遭到惩罚的除了运动员,还有他们的领队、教练。乌代一旦对伊拉克足球运动员的表现不满意,不是用鞭子抽他们的脚掌,就是让他们自己使劲踢坚硬的水泥墙,更有甚者,让球员踢“水泥足球”,直到他们的脚被踢得血肉模糊,他才罢休。

在这种异乎寻常的训练和肉体与精神折磨的压力下,伊拉克足球队一次次地站在风口浪尖。不过乌代能够因为政治原因举全国之力发展足球也在客观上为伊拉克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大规模的投入和 *** 的强力支持下,伊拉克足球队也获得了辉煌战绩,为伊拉克人民增添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

海湾战争之后 国家衰落球队禁赛

上个世纪90年代,球队都被禁止参加地方的重要赛事———“海湾杯”。更因为财政原因,伊拉克足球队连续三届放弃参加亚运会。

很多球员在萨达姆倒台后接受采访的时候承认,他们当时对乌代的畏惧非常强烈,害怕他的酷刑。伊拉克奥委会官员塔利卜·穆坦就称,那种带有沉重思想包袱的足球比赛让从前的球员们至今谈起来还感到不寒而栗。据说为了不忘记那段可怖的历史,如今在巴格达的体育场内还展示一些当年折磨运动员的“刑具”。

尽管伊拉克足球从来就是西亚势力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用政治强势推动足球前进,则始终是伊拉克足球在萨达姆时代的标签,这也为伊拉克足球后来的命运埋下伏笔。1991年萨达姆政权入侵科威特导致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足球便在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的衰落而逐步衰落。不仅国家遭到制裁,连球队都被禁止参加地方的重要赛事———“海湾杯”。更可惜的是,萨达姆政权财政连年入不敷出,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导致 *** 无力继续大规模支持“国球”。因为财政原因,伊拉克足球队连续三届放弃参加亚运会。好在乐天知命的伊拉克人自己并没有放弃足球,在巴格达、巴士拉等街区广场,在乡下的土路、河边还能看到人们自发的踢球娱乐的场景。

伊拉克足球的低潮持续了将近10年,21世纪初,国际大环境有所改善,“两河雄狮”睁开了沉沉欲睡的双眼。2000年,伊拉克国青队参赛一举获得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亚军,巴格达城再次爆发出了群众的欢呼声。连后来成为伊拉克队主力的尤尼斯回忆这次比赛时都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伊拉克足球开始重振雄风。不过真正让伊拉克足球摆脱萨达姆时代阴影的却是从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开始的。

↓↓↓↓↓↓↓↓及时采纳,以免辜负回答者的热心帮助!

为什么足球是唯一能牵涉到政治的运动?

因为足球是当今世界更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几乎所有地方都热爱足球。

有人说:“足球的表达方式,从来都清晰地带有情感的色彩———政治色彩。这种色彩植根于历史和文化的大环境中,它们不会因为足球的全球化而淡化。”唯其如此,当1986年阿根廷战胜称雄马岛海战的英国,1998年伊朗历史性地战胜美国,2002年曾经的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战胜如日中天的法国时,我们看到的是举国的庆祝狂欢和一个民族的眼中泪光闪烁……

政治何以越来越多地介入足球?有人分析得在理:这些都与十多年来世界的巨大变革有关。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兴起,各国(尤其是西方)保守主义思潮盛行,大多数国家都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加强本国国民的凝聚力,大型体育盛会(比如奥运会)自然成了首选,足球世界杯更是重中之重。如果说冷战结束前,各种体育盛会常冠以“东方VS西方”之类的话,那么,现在的对抗无疑都是单个国家间的较量。正因为此,最近几届世界杯,各国竞争日趋激烈,决赛圈的队伍数量由20多年前的16支扩充到现在的32支,决赛圈国家的自豪感也一届胜过一届。本届世界杯,更是掺杂感 *** 彩,承载颇多政治期待。

但是,毕竟足球深藏着地球人共有的人性———在竞争中追求公平,在击节中释放压力,在博弈中享受快乐;毕竟,足球深刻体现着人类的包容精神。正像开幕式上,那位看似平常的人物,在全世界注目下平和地表达的那句话那样:“足球是全球通用的语言。足球可以弥合社会、文化和宗教分歧。”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由衷赞叹,世界杯聚集起那么高的人气,“最令联合国羡慕”。所以,身为“出家人”的少林寺柏林分寺方丈释永传看世界杯时,不忘把3个徒弟也叫了来,“感受一下世界杯”。所以,一位美国球迷在为本国球队加油时打出“足球与政治无关”标语时,全世界为之怦然心动,良久沉思。

“足球与政治无关”,表达了人类共同的诉求———不同的民族、国家和文明,不分先后、贫富、肤色、强弱和大小,和平和谐相处;民族的、经济的、文明的冲突,在融合中实现非“零和博弈”的双赢乃至多赢。

附:

从英国殖民者首次把足球带到两河流域、到乌代时期举全国之力残酷推动足球运动,再到海湾战争之后足球因政局而衰落。足球这项运动之于伊拉克,几乎从来就与政治密切相关。

殖民时期 “莫名其妙”爱上足球

英国人当初是作为殖民者到来的,足球运动在伊拉克的蓬勃发展可以说是“副产品”,英国人也没有预料两河流域的伊拉克人会“莫名其妙地”迅速喜欢上这种运动。

英国1917年接连占领巴格达、基尔库克等城市,以及1922年使伊拉克成为英国保护国的时候,也把这项运动带到了伊拉克,并为两河流域的人民接受,并迅速普及,以至以后成为伊拉克的“国球”。

英国人当初是作为殖民者到来的,他们看上了伊拉克的石油,足球运动在伊拉克的蓬勃发展可以说是“副产品”,英国人也没有预料到。在英国人看来,两河流域的伊拉克人“莫名其妙地”迅速喜欢上了这种运动。伊拉克被并入英联邦的10年,是使伊拉克成为较早地了解足球运动的国家的10年。特别是该国南部地区,因为油气丰富,英国人“进来”的比较早,因而足球运动也相对发达。

1932年,英国人回到欧洲的海岛之后,伊拉克的足球运动仍然蓬勃发展。二战后,伊拉克凭借石油产业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为足球发展提供了支持。1948年,伊拉克足协正式成立。之后,伊拉克队多次参加地区和国际比赛。足球成为国球已经是不可动摇之事。而这不久,萨达姆逐渐在伊拉克掌权,伊拉克的球员们谁也没有想到,接下来的几十年的足球发展历程中,他们不仅一边享受了胜利的喜悦和 *** ,一边还要忍受非人的折磨和压榨。

乌代时代 铁血推动辉煌战绩

如果运动员没有夺得冠军,他们就会受到惩罚,遭到惩罚的除了运动员,还有他们的领队、教练。在这种异乎寻常的训练和肉体与精神折磨的压力下,伊拉克球队也获得了辉煌战绩。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伊拉克足球一直是亚洲顶尖的球队。如今回首20年,应该没有人会对这句话表示太多反对意见。看看上个世纪90年代的成绩单就能明白伊拉克足球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

伊拉克队号称“两河雄狮”,从建立起至今,一共7次参加海湾杯比赛,3次拿到冠军。在 *** 冠军杯比赛中,伊拉克队4次折桂。从1986年到1988年举办的4次泛 *** 杯比赛中无一例外的成为冠军。1982年亚运会的足球比赛金牌也落入了伊拉克队囊中。不过这些辉煌的背后却有着其他国家足球运动员难以想象的辛酸眼泪与痛苦。这一切还是与政治有关。

上世纪60年代掌权的萨达姆对足球十分喜爱,具有政治头脑的他看到足球可以凝聚民心,便放手让民众大力发展足球。他的长子乌代也是一个球迷。在萨达姆示意下,不久乌代就成为了足球协会的主席。

不过与他父亲不同,乌代不仅对足球这项运动发狂,更对管理足球、教训球员有着异乎寻常的“执著”。乌代并没有专业的体育知识,也不是运动员出身,却只注重结果。如果运动员没有夺得冠军,他们就会受到惩罚,遭到惩罚的除了运动员,还有他们的领队、教练。乌代一旦对伊拉克足球运动员的表现不满意,不是用鞭子抽他们的脚掌,就是让他们自己使劲踢坚硬的水泥墙,更有甚者,让球员踢“水泥足球”,直到他们的脚被踢得血肉模糊,他才罢休。

在这种异乎寻常的训练和肉体与精神折磨的压力下,伊拉克足球队一次次地站在风口浪尖。不过乌代能够因为政治原因举全国之力发展足球也在客观上为伊拉克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大规模的投入和 *** 的强力支持下,伊拉克足球队也获得了辉煌战绩,为伊拉克人民增添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

海湾战争之后 国家衰落球队禁赛

上个世纪90年代,球队都被禁止参加地方的重要赛事———“海湾杯”。更因为财政原因,伊拉克足球队连续三届放弃参加亚运会。

很多球员在萨达姆倒台后接受采访的时候承认,他们当时对乌代的畏惧非常强烈,害怕他的酷刑。伊拉克奥委会官员塔利卜·穆坦就称,那种带有沉重思想包袱的足球比赛让从前的球员们至今谈起来还感到不寒而栗。据说为了不忘记那段可怖的历史,如今在巴格达的体育场内还展示一些当年折磨运动员的“刑具”。

尽管伊拉克足球从来就是西亚势力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用政治强势推动足球前进,则始终是伊拉克足球在萨达姆时代的标签,这也为伊拉克足球后来的命运埋下伏笔。1991年萨达姆政权入侵科威特导致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足球便在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的衰落而逐步衰落。不仅国家遭到制裁,连球队都被禁止参加地方的重要赛事———“海湾杯”。更可惜的是,萨达姆政权财政连年入不敷出,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导致 *** 无力继续大规模支持“国球”。因为财政原因,伊拉克足球队连续三届放弃参加亚运会。好在乐天知命的伊拉克人自己并没有放弃足球,在巴格达、巴士拉等街区广场,在乡下的土路、河边还能看到人们自发的踢球娱乐的场景。

伊拉克足球的低潮持续了将近10年,21世纪初,国际大环境有所改善,“两河雄狮”睁开了沉沉欲睡的双眼。2000年,伊拉克国青队参赛一举获得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亚军,巴格达城再次爆发出了群众的欢呼声。连后来成为伊拉克队主力的尤尼斯回忆这次比赛时都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伊拉克足球开始重振雄风。不过真正让伊拉克足球摆脱萨达姆时代阴影的却是从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