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绿化体育 > 体育资讯 > 正文

足球精品课程的设计实施成效与评价「足球教学效果评价」

  • 体育资讯
  • 2022-10-27
  • 93
  • 更新时间:2024-06-29 21:17:57

当提及足球精品课程的设计实施成效与评价,大家或许都了解,有朋友问足球教学效果评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请帮我完成作业:设计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的评价标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一)有效参与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有效参与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来透视分析:

(1)从参与的范围分,可分为部分参与和全员参与。在学习中,性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获得较多的参与机会,而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可能成为"看客"。若组织不好,调控不当,会产生活动中的"马大效应"。(2)从参与的表现分,可分为外在参与和内在参与。在学习中,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常常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因而也常常受到教师、同学的关注。但也有一些学生性格较为文静、沉静,面对新的问题,外部反映并不强烈,但却喜欢沉思冥想,口讷心慧,冷不丁地提出一些想法,却很有见地,耐人寻味。实际上后者也在参与,甚至是实质性的深度参与。在目前的学习中,我们往往对前一部分学生引导、调控不够,对后一部分学生关爱、鼓励不够。(3)从参与的过程分,可分为阶段参与和全程参与。有的学生只对某一环节、某一方面感兴趣,而对于其他过程就不大关注,而有的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4)从参与的效果分,可分为有效(高效、低效)参与和无效参与。像"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念经"式的参与就是无效参与。如面对一个新问题,学生未经思考就急于作答,这种参与基本上是无效的。参与的有效性,主要看参与对小组学习目标的价值和自我发展的价值实现的贡献。就个体而言,表现为面对学习情境入神、入境,这才是真正的、实质的有效参与。如果没有小组全体成员的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充其量也是徒有其形而无其神,不可能实现深度合作和有效合作。

(二)有效的合作是小组合作的关键。合作小组的组建,既要依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使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应根据个性差异来合理调配,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互补共效。组内交流,组际竞争。要想实现"有效合作",组内经常开展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甚至合作难以维系。合作小组内的交流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或相互交换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通过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通过交流,还可以提高交际能力,推动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提倡组内交流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组际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团队竞争能避免个人竞争因失败而产生的自我贬低、自我拒绝的情感,同时会进一步发挥团队成员的潜能,促进群体积极向上,成为小组有效合作和全组争优达标的强大动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评价

(一)有效性的基本理念

(1)互动观 合作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2)目标观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讨论,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效果突出时,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从而达到认知、情感与技能均衡的教学目标。

(3)师生观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学生当好“演员”,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4)形式观 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力求简明扼要,耗时短而成效显著,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后来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

(5)情境观 合作性的情境,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

(6)评价观 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二)有效性的评价的基本原则

(1)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转变性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基本用于区别胜利者和失败者,而不是作为一种转变性的协调发展过程。为了区分,人们自然依赖于一种具体的划一标准,而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无法应因个体多样化的发展。学习的目的不单纯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与学习个体,不存在简单划一的评价标准。学习者面对未知的领域,目标是方向性的,但没有已知的答案。因此,学习者需要的更应是一种新起点下的"挑战性"驱动,而不是面对已知标准的受"欠缺"驱动。评价不是区分,而是为了调节学习者的行为。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仍可以采用"区分",但这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本质上讲,这种"区分"仍应成为研究性学习中转变性发展过程。

(2 )评价主要通过学习者的自我反思而最终实现

在学习中,评价的主体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学习者、导师、学习伙伴等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主动的探索者本身是最重要的评价者。当然,教师可以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他是一个促进有效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另外,合作小组中的互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在学习中,亲身体验贯穿探索的始终,评价致力于促进经验的转变,但任何人的评价都必须建立在学习者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最终才能实现自我意义的建构。

(三)有效性的评价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只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进。因此学生必须是评价的中心对象、主要的评价者。协作者或者同学、教师等重要参与者也应当在评价的主要实施者。评价中的首先应当是考虑的是自我评价;然后是协作者或者同学的评价;最后是教师或者家长、社会对学习者的评价。

因此,使用量表对学习的评价将应当是以学生自身为评价的重要主体,以学习过程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根据每项研究活动的不同实施情况,在评价中还会出现对研究计划的评价、对研究过程实施的评价、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对协作者的评价等等不同专项评价量规表。

(四) 有效性的评价的内容(根据评价内容设计量表一、表二、表三、表四)

(1)是评价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A 小组成员出勤率 B是否认真努力的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C是否积极参与D 是否有责任感 E 是否主动协作,组员关系是否协调 F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 G是否主动提出探究设想和建议。

(2)是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 *** 、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 *** 、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A 查阅资料和筛选资料的数量和质量B 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 C使用新技术 D 活动记录的完整性、及时性、真实性 E 对学习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3)是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查学生在一次探索式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4)是评价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反映出来。

(5)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张简报、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探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价的意义

(一)更有利于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浓厚的情意色彩。学习行为又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唯有同他人沟通、互动,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学习具有多元目标,包括激发创造精神、增强主体意识、陶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学习体验科学研究、学会人际交往养成合作精神、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将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理所当然地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并非培养天才儿童的超常教育,也不同于偏重少数特长学生的课外活动,它面向的是全体中小学生;它并不十分注重研究的结果,而是要让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历经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往往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担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所以,对于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

(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在接受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往往体现为结构化的教学程度,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舀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不仅如此,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还表现在同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中,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等等,不仅需要合作伙伴的同心协力,而且要独立地运用社会交往技能去争取成功。可以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足球精品课程的设计实施成效与评价「足球教学效果评价」  第1张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成效 所做的什么

1、现场互动式评价

现场互动式评价是指邀请家长进入校园,在现场观摩与互动中获得对课程实施与评价的 *** 与经验。主要形式有:家长客座、家长参教、家长督查。

(1)家长客座活动

“家长客座”是指在幼儿园实施课程中,教师根据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社会热点教育及孩子生成的内容,邀请幼儿家长或社区人员根据自己的学识、特长进园,为孩子 *** 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

我们的做法:每月我们聘请一名幼儿家长来园助教,通过教师家长共同备课——家长组织活动——家园互动反思评价,发挥家长的作用。我们还将家长中的优质资源进行整理,成立资源库,形成“家长客座操作流程”,成为全园共享的教育资源。“家长客座”活动不但为家长提供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还使家长的教育资源得到实质性的利用和发挥,留下家长对评价的真实想法。

(2)家长参教活动

“家长参教”是指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与评价中,教师根据活动计划与幼儿活动需要,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外出参观等活动的一种形式。

我们的做法:期初以调查表形式了解家长参教活动的意向,每月有计划邀请个别家长参与教研组的“一课三研”活动、亲子观摩活动、幼儿主题活动等各项活动,活动后开展互动反思评价交流和书面标识化的评价资料。

(3)家长督查活动

“家长督查”是指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与评价中,由园家委会骨干家长代表组织,各班家长代表参与,对幼儿园课程环境与教师课程实施进行督查与评价的一种自发活动。

我们的做法:根据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实施兴趣点的关注要求,实行提前与园方领导预约督察时间、督察内容和园方参与人员,在督察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记录后集中反馈,园方汇总问题并进行分类分时落实整改的商讨与部署,学期结束给予整改情况的通报。

附案例:《宝宝真能干》

●活动前所做的准备:

一是让家长了解活动价值(活动前我们了解到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在家都不爱整理玩具,这些成了他们的一个普遍困惑。其实有时候孩子不愿意整理或许是你的引导方式太过枯燥,也或许家长根本就不引导,只是直接下命令---你去整理好!因此,基于幼儿的实际问题、家长的困惑与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开展此活动,使家长了解活动的价值)

二是了解活动过程(在两段对比录像后引导幼儿对以下一些问题开展讨论:玩具应该由谁来整理?为什么要把玩具、用具整理好?等等问题。帮助幼儿强化巩固整理玩具用具、物归原处的意识。设计的PPT也以直观生动的形象让幼儿了解了标记的种类,标记的作用,如何来利用标记进行整理。认识标记---模仿探索---实践尝试等,并运用多种手段,以帮助幼儿巩固已获得的新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三是共同制定评价表(设计了用“笑脸和哭脸”这种形象的标记来让孩子和家长参与评价,并用鲜明的红色和绿色使结果形成明确的呈现和对比。利用孩子的自我荣誉感来引导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中需要家长的配合:

一是参与活动现场(感受老师在活动中的引导 *** 。)

二是共同参与评价(看自己孩子的自我评价再选择哭脸笑脸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评价,以家长参与观摩和参与评价的形式使家长和老师都彼此了解了宝宝在家和在园时整理玩具的表现,在笑脸和哭脸的对比下激发了很多孩子的自豪感,也让很多孩子想要做得更好!)

三是现场进行助教(从正反不同的两个侧面请家长沟通交流宝宝在家整理和不整理玩具的感受)

●活动后与家长的沟通反馈:

一是进行评价和反馈 (让家长谈谈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和反馈,说说后续在家庭中如何延续幼儿园的教育,使习惯培养落实到每一天)

二是年级家委会之间的观摩和评价(请家长谈谈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和启发。)

教师分析:邀请家长参与和研讨,一方面是让家长能了解到现阶段我们小班生活能力培养的重点是什么,以及我们的培养 *** 。另一方面,通过现场互动,让家长学到一些生活教育的好 *** 、好策略,让各位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宝宝是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情的,希望在家不要包办代替,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促进幼儿生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活动后产生的效果:

以下是邵奕萌小朋友家长在参与了现场互动式评价后的感受与做法:

我们认为这种现场互动式评价的精彩在于:一次活动中融合了多种评价 *** ,家长们通过现场观摩与参与,亲身感受了活动前评价、活动中的即时评价以及活动后的反馈评价的作用与价值,给家长最直接的指导与示范,使研究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家园同步实施课程与评价课程,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和推广意义。通过此次参教活动让我了解到幼儿园的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希望以后有多点类似的活动,这样就可以在家中也实施相同的教育,更好的体现出人乐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教育特色,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长。

在老师的启发下,我对孩子的教育做了如下调整:

1、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自我整理的空间,提供各种筐及玩具柜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2、及时鼓励孩子每次玩好后自己整理玩具,物归原处。

3、完成后家长进行语言表扬、肢体表扬或物质表扬等(贴五角星、小贴纸等)。

2、生活任务书评价

为了加强小班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更好地做好家园同步教育,便于家长有效实施课程与监控课程,小班教研组老师与家长共同研究出台了《小班宝宝生活任务书》,它是我园家园合作对课程实施与评价形式 *** 上创新。

(1)任务书编制目的:突显让家长了解孩子生活课程实施要点与指导内容,体现幼儿园教师和家庭成员的共同评价;注重我园家园合作对课程实施与评价形式 *** 上的创新,发挥桥梁和纽带、双向沟通、一致教育的作用。

(2)任务书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之一:给家长的话,爸爸妈妈一起学:指导家长做什么和怎么做,并附上与该培养内容相关的能朗朗上口朗诵的儿歌,以便教师、家长和幼儿可经常性的练习,达到好习惯的巩固与养成,为小班幼儿所接受。第二:每月生活评价内容与指标,月重点明确,每月以一项生活内容的习得作为一个重点来实施和评价,如:洗手、擦脸,用餐,穿脱衣等。评价指标以操作步骤呈现,如洗脸评价指标为:1、毛巾摊平在手中,2、嘴巴周围抹干净,3、接着毛巾要对折,4、两只小手擦干净,5、快把毛巾送回家。评价标识简便易操作,选用孩子能理解的图示来评价,让孩子能自述自己的发展现状和应该怎样努力。第三:通过感谢希望栏的设置,体现家园合作评价的意见与建议,为个别化教育与指导提供依据。

(3)任务书的操作:以家长在家记录评价为主,每周一家长将任务书上交老师,以便老师进行汇总、分析与反馈。记录评价采用的是既让家长感觉方便又让孩子便于理解的图示评价法。如:做得很棒打★,基本做到打√,仍需加油打▲。简单直观的图示能让孩子了解自己已经做到了多少,还应该怎样努力。

(4)任务书的作用:帮助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生活课程的评价指标,配合幼儿园在家庭开展生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为家园同步开展课程实施与评价提供可操作的文本,在家园互动记录中真实反映幼儿在家的生活行为表现;为教师真实了解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做法与成效提供依据,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育对策;为幼儿园课题研究积累实践经验,为完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3、“三位一体”评价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评价者广泛性”的观点,认为幼儿发展的评价者应包括家长、教师和幼儿自己,强调充分发挥家长、教师等教育主题的力量,形成家园共育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教育决策过程更趋向于科学、客观和民主。我园“三位一体”评价 *** 就是遵循了这一理念。

“三位一体”评价指教师、家长和幼儿在评价过程中的互动,其中“家长”和“教师”的幼儿发展评价的主体,“幼儿”是自我评价的主体。三者在评价 *** 同作用、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幼儿成长档案》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 *** ,它充分体现了发展性幼儿评价的理念。我们运用教师、家长、幼儿三方面合作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 *** ,作为“三位一体”评价的主要途径,通过家园互动、师幼互动、家长与幼儿互动等,运用照片、录像、文字等形式,观察与记录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有关主题活动中的表达表现等。经过案例分析、记表分析、照片分析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评价,记录下幼儿活动的痕迹与转变的过程。

(1)“三位一体”评价的实施过程

●家园合作共同 *** 个性培养目标:教师依据观察到的幼儿在园情况,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同时教师将小班幼儿生活的共性目标让家长了解,家长对照这一标准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教师和家长通过约谈(面谈、 *** 、 *** )等方式,共同商讨制定该幼儿“个性发展目标”。

●家园合作制定阶段发展目标并实施:教师和家长讨论将一学期的“个性发展目标”进行分解,制定“阶段发展目标”,每一阶段落实2——3条目标,双方评价孩子的现状,确定近阶段孩子的发展目标和相匹配的指导策略,制定幼儿“阶段发展计划”,并分别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实施适宜性教育。教师和家长将近阶段发展目标用浅显的语言告知幼儿,每一周教师组织孩子对照“发展计划表”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如:小班XX幼儿阶段发展计划(之一阶段)

近阶段发展目标 教育策略 评价

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自己吃饭、自己整理)

教师:

1、多创设机会让幼儿尝试。

2、给予适切的帮助,让孩子体验成功

教师:

孩子在鼓励下能够去尝试,但是独立性不够,有时会依赖教师。

家长:

1、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你能做好”、“我们再试一次”。

2、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家长:

孩子自信心仍旧不足。特别是在穿衣、吃饭等方面常依赖大人。

幼儿:

1、 创设环境照片呈现

2、 运用图片、标志符号等开展自我评价(好★;较好▲;加油●)

幼儿: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在老师鼓励下乐意做一些日常生活上的事。(洗手、漱口、倒牛奶、擦嘴等)

教师:

1、利用教师示范、同伴督促、图片示范,提醒幼儿有序操作。

2、多用鼓励的 *** 激励幼儿操作的兴趣。

教师:

孩子初步学会用正确的 *** 洗手、擦手。但有时候会忘记,需要教师提醒。

家长:

家长:

1、让孩子在家里独立操作。

2、通过图片、语言提示等了解正确洗手 *** (教师提供图示),提醒幼儿按照顺序进行。

家长:

孩子能够按照顺序来做这些事,有时候还会指导家长。

幼儿:

1、 以照片呈现生活各环节要求

2、 幼儿运用图标进行自评

幼儿:

正确 *** 洗手▲

用毛巾擦手★

……

能安静、按时入睡。

教师:

1、创设安静的环境。

2、加强个别指导。

3、提供孩子午睡时依恋的玩具(如:娃娃、小熊等)

教师:

孩子能够独自安静、按时入睡。个别幼儿午睡时还是要抱着娃娃睡觉。

家长:

1、提醒幼儿每天按时睡觉。

2、早上7点起床,养成早睡早起

的习惯。

家长:

孩子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早上也不赖床了,来园早了。

幼儿:

1、用照片形式呈现午睡各环节的要求

2、幼儿用标记简单评价

幼儿:

找到自己小床★

自己脱衣并整理●

安静入睡▲

……

●家园合作调整阶段目标并实施。根据教师、家长、孩子的评价,分析阶段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与家长不定期地沟通,共同评价、调整,制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与措施。同时,教师和家长提醒孩子按照新目标调整“发展计划表”。这一过程不断循序反复直至学期“个性发展目标”的达成。

(2)“三位一体”评价的实施效果

通过三位一体《幼儿成长档案》评价,实现了家园同步教育。家长主动、深入、经常地参与幼儿园生活教育活动中,学会分析评价结果,学会全面、客观看待孩子的发展,认同生活教育的理念,做好家园共育。教师是观察、记录、诊断,运用评析结果,找出问题的症结,案例反思和改进教学的“行动者”。幼儿在自我评价或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性、独立性和自我调控能力,主动愉快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家长和幼儿通过评价过程中的互动,增进了沟通,促进了交流,提高了能力,获得了成长。

(四)完善了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的制度

只有运用程序和系统制度,才能让学校具有较强的课程领导力。因此,学校的课程领导力还体现在课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上。我园完善了课程管理、课程监控、家园共育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为有效开展生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提供保障。

1、健全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园级课程管理责任制——园长是课程管理的之一责任人,主要任务是带领幼儿园“整合中心组”(家园社区代表组成)和“课改中心组”(幼儿园骨干教师组成)人员对本园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引领性的思考与文本结构、内容的完善,为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与评价护航保驾。

(2)组级园本教研管理责任制——教研组长为园本教研管理的责任人。主要任务是参与《课程实施方案》完善的研究、通过丰富多样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带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课程实施方案》中的目标任务,为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与评价积累研究经验。

(3)班级班本课程管理责任制——教师为班级课程实施的重要责任人,主要任务是确立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先进理念,研读与理解《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与任务,指导和带领家长参与课程实施与评价,为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与评价提供操作经验。

2、创新三项课程监控制度

(1)推出了“行政人员现场办公制”——细化行政人员现场办公操作提示,在深入一线观摩指导中,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对课程实施计划的落实、课程环境的运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师幼互动、以及活动中的即时性自评与他评等,进行监控与指导。

(2)完善了“三位一体班级管理制”——我们将原来是人数上的2位教师1位保育员的三位一体赋予新的界定,即是人员性质上分为老师、保育员和家长的三位一体,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中开展定期的研讨、分工、实施与评价。

(3)形成了“周周反馈制”——每周五下午,行政人员和班级三位一体人员开展对上周主要问题解决的评价,对本周课程实施中主要问题的分析,对下周调整对策分工落实的部署,形成课程监控周周反馈的文本资料积累。

3、落实三项家园合作共育制度

(1)课程计划出台的商讨制度——开学初幼儿园以班级家委会率先参与班主任教师组织的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的讨论,主要围绕生活课程主题的确立、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实施与评价的参与等进行商讨与决策,然后召开全班幼儿家长会,使家长明晰课程计划、实施与评价的要求及做法,为家园合作共育提供了机会。

(2)课程环境创设的参与制度——幼儿园每学期组织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的生活课程环境创设的交流活动,如:生活环境的创设、生活操作材料的提供、生活标记的设计等,在交流中自信展示自己的作品,主动分享做法与经验,形成家园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借鉴。

(3)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反馈制度——我们力求将家教指导、实地培训、信息收集统整思考与操作。幼儿园围绕项目课题的行动研究,组织家长观摩、参教、助教等活动,体现家长的参与评价,活动前印发活动须知,活动中带着任务参与,活动后留下评价意见,对多形式的反馈中达成共识、形成一致。

五、研究成效

在一年多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围绕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必选”项目课题研究主题,选取小班生活课程方案实施为载体,推行家园合作对课程实施方案实施与评价的初步探索研究。在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中,家园紧密合作,建立了一种双主体的“伙伴式”共育关系,我们互尊、互动,达到优势互补,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课程实施环境,促进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幼儿发展效果显著,推进了我园的“家园社区共育”办园特色。

(一)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促进了幼儿的后继发展

在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家长协同学校共同参与评价,使家园教育目标更一致,沟通更密切,从而使生活课程的实施更到位,如,经过家园评价任务书的商讨出台,家长们知道了孩子的培养要求,在家在园一样的教育评价鼓励,促使宝宝养成了在家在园“一个宝宝一个样”的好习惯;同时通过家园密切合作,以记录小星星、赞扬、亲一亲等评价方式,激励了幼儿学习自我服务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生活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孩子们对生活课程方案编制中所要求的目标和内容能开心地主动地去尝试自己学着做,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为他们今后的生活与成长打好基础。

(二)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提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能力

幼儿是生活在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不同的地方的,家长参与幼儿园生活课程的评价,就能耳闻目睹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获得孩子发展的感性经验,从而加深了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识和幼儿发展特点的理解,对生活养成教育的意义认识。家长通过在幼儿园参与午餐观摩评比,明白了“午餐习惯的培养要点”以儿歌形式加以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学着做的价值;通过参与班级幼儿整理物品的观摩评价,了解了孩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承认怎么培养的好 *** ;通过老师走进家庭等个别化的指导,帮助家长逐渐理解什么是生活课程,生活习惯培养的价值取向,培养理念及能力等,从而提高了家长家教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提升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领者、指导者、协调者和服务者。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教师需要调动家长参与课程评价的积极性;需要开发利用资源;需要针对问题协调与指导;需要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中不断反思与调整对策……老师就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成长,交往能力、探索能力、反思能力、协调能力、专业素质均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四)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增强了幼儿园课程方案实施的有效性

家园合作对课程方案的实施评价,改变了以前幼儿园单一实施课程的封闭性、教育途径的单向性、教育氛围的狭隘性的不足,构建成现在的课程实施的多元性——家长和老师都是教育者评价者,实现教育影响一致性目标;活动场所的开放性——活动地点不仅限于学校、同时拓展到家庭,真正实现了“一日生活都是课程”的教育理念;教育氛围的融洽性——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让家长参与课程实施评价,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权威、多么幸福的事啊!教育资源的充实性——家长参与评价指标的制定、参与评价和反思,参与研讨和策划……因此家园合作开展课程实施与评价,从空间上、内容上、资源上、效果上大大发扬其优势,从而增强了幼儿园课程方案实施的有效性,我们的研究成果也为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提供了实证经验。

(五)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推进了我园“家园社区共育”办园特色

我园家园社区整合教育研究实践已近10年之久,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家园合作评价研究是我们的薄弱之处,因此,家园合作开展课程方案实施评价的探索,对小班生活课程方案的实施评价的角色定位、价值取向、内容与形式、评价制度与成效等多方面的实践探索,不仅为完善课程实施方案的结构与内容、实施与评价,提高本园课程实施与成效奠定基础,更是为家园社区共育特色形成体系发展了内涵。

六、思考与建议

我们的课题研究还刚起步,如何使本课题研究成为以点带面,不断完善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提升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

(一)家园同步实施与完善课程方案是我们的追求。因此,下阶段借鉴小班生活课程实施与成效评价经验,探索运动、游戏、学习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研究,最终完善全园课程方案的修订工作,是我们今后的研究任务。

(二)继续贯彻家园双主体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因此,在开展评价中把家长看作“教育伙伴”,评价前家长共同商议评价指标,再参与评价仍是我们要思考的步骤。

(三)幼儿在课程方案的实施中获得有效发展是我们教育的宗旨。因此,如何以评价为导向,家园共同了解方案,了解实施要点,同步教育,加强宣传载体研究,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是我们今后需要探索的主题。

(四)加强长效管理机制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幼儿园使“家长、教师、幼儿、管理者”都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者,增强家园共育的连续性、整体性,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有效性,从而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精品课程要求

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2006)

目录

一、精品课程评估方案说明

二、评估指标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六年四月

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

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 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 *** 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 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 ***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 *** ,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3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评估标准 分值(Mi) 评价等级(Ki)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教学队伍20分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8分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4分

1-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省部级以上成果;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8分

教学内容23分 2-1课程内容[1] 2-1-A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 11分

2-1-B实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安排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8分

2-3实践教学[2] 实践教学内容 设计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 4分

教学 *** 与手段24分 3-1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对教学 *** 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计。 8分

3-2教学 *** 多种教学 *** 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 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 *** 的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 *** ,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8分

3-3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8分

教学条件15分 4-1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材建设与选用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或资料清单;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5分

4-2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 5分

4-3 *** 教学环境 *** 资源建设、 *** 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 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5分

教学效果18分 5-1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 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和声誉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根据申报表4-5和5-2中所列材料)。 6分

5-2学生评教 学生评价意见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根据申报表4-5中所列材料)。 6分

5-3录像资料评价 课堂实录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6分

特色及政策支持 专家依据《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5-1中所报特色打分 80分

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 20分

[1] 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

进行评价。

[2] 实践教学含社会调查、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